花卉睡莲冬天的养护 -花卉睡莲冬天的养护方法

河里的睡莲冬天会冻死么?
不会的了,耐寒睡莲在池塘深泥中—20℃低温不致于冻死。热带睡莲不耐寒,可能要冻死
睡莲(学名:Nymphaea L.),多年生水生草本;根状茎肥厚。叶柄圆柱形,细长。叶椭圆形,浮生于水面,全缘,叶基心形,叶表面浓绿,背面暗紫。叶二型:浮水叶圆形或卵形,基部具弯缺,心形或箭形,常无出水叶;沉水叶薄膜质,脆弱。花单生,浮于或挺出水面;花萼四枚,绿色;花瓣通常八片。果实倒卵形,长约3厘米。花大形、美丽,浮在或高出水面,白天开花夜间闭合;萼片近离生;花瓣白色、蓝色、黄色或粉红色,成多轮,有时内轮渐变成雄蕊;药隔有或无附属物;心皮环状,贴生且半沉没在肉质杯状花托,且在下部与其部分地愈合,上部延伸成花柱,柱头成凹入柱头盘,胚珠倒生,垂生在子房内壁。浆果海绵质,不规则开裂,在水面下成熟;种子坚硬,为胶质物包裹,有肉质杯状***种皮,胚小,有少量内胚乳及丰富外胚乳
睡莲冬天应该怎样养护?
盆栽睡莲,所用的盆和用土、用肥以及填土方法与盆栽荷花都大致相同。但分株与种藕放置方法不同。①栽种睡莲要选择粗大的根茎,截成6~10厘米一段,每段至少带有两个芽,平栽于缸或(盆)内,芽向上与土面齐平。每盆可栽5~7段。栽好后注入1~3厘米深的浅水,以利提高地温。如这时灌水过深则会影响发芽。栽好后放通风向阳地方,待长出1~2片叶子时,则可将水面加至盆口。②夏季灌水深约25厘米,并经常保持这一深度。炎热季节要注意勤换水并保持盆水清洁。开花后及时剪除残花枯叶,以减少养分消耗和污染盆水。③生长发育期间追施2~3次稀薄饼肥水,一般于7~8月间进行。最好是将饼肥末、过磷酸钙等用纸包成小包,塞入离根系稍远的泥土中,以防伤根。④在生长期间如发生水苔为害,可用纱布袋装入少量硫酸铜在水中来回拉动,直到药溶完为止。此药可有效地防治水苔。⑤若发现蚜虫为害叶片时,需及时喷乐果等农药防治。⑥北方地区于寒露前后将盆内水倒出,移入室内,耐寒种越冬温度保持在3℃以上;不耐寒种宜在15℃以上。越冬期间保持盆土湿润即可。
睡莲在冬天会进行越冬处理。进入冬天之后浮在水面的叶子会烂掉,但是水里还有潜水叶,所以不用过多担心。只需要在缺水时加些水即可,等到温度回升睡莲会快速恢复正常生长。
首先1☞、
盆要尽量选择开口向外的花盆,这样叶子才能长的茂盛,盆口宽窄会影响到花朵大小,花盆深浅则影响开花间隔,盆底越深间隔越久。
2☞
睡莲种植对土质要求不严,pH值6~8,喜富含有机质的壤土。尽量选择粘性较高的土,如:粘土、阳明山土。在盆底放入少许基肥。要注意的是,土壤不要太多,花盆的1/4~1/3即可,因为球茎埋的深,开花间隔会较长,但花朵较大,埋的浅则间隔会较短,花朵较小。上盆之后,放到光线充足的地方。
3☞
栽种完成后沉入水池,水池水位控制在刚刚淹没营养钵为宜,随之生长逐渐增加水位。此方法优点在于越冬容易,只需冬季增高水位,使睡莲顶芽保持在冰层以下即可越冬,缺点是管理时必须进入水池,略感不便。
看你在哪里,如果是在长江流域可在外自然过冬,你保持盆中有水就行
如果是北方家庭种的不多的话,可保持泥土湿润放到家里就行,挖出种茎泥埋沙藏,或放到冻不的水盆里都可以,第二看春种,
也可放沉到深水中,地窖里都行,
园土,基质稍微清理,虽然含沙量比较大,容易板结,里面的杂质只去除了石子和玻璃物品,混合大量的爆竹碎片和烂树叶。如果不放心,大可以去除,但我感觉没有必要。毕竟一个冬季,树叶腐烂的差不多了。种植可能稍微提前,土壤冻了,搞了半天才碎了。非常潮湿。温度测定零下2度。不过加水会稍微好点。水温白天7度,早晨2度。放心吧,没有压力的。
塘泥最好经历暴晒过程,不要用多菌灵。
园土基本满足早期睡莲的所有营养。
耐寒睡莲,直径大约25厘米左右。万维莎属于大型睡莲,这次根茎选择的属于大苗,无需多次翻盆。
耐寒睡莲如果根茎过长,可以适当截断。一般保持7厘米左右适合。耐寒睡莲一般都是尾巴紧贴盆边,越紧越好,顶芽选择盆直径线,顶芽向内。耐寒如果想垂直种植,尽量选择深的容器,不要一次填满土,不建议垂直种植。耐寒睡莲如果非要斜着种,估计很多人是想让茎多余部分保留下来。我感觉不如水平种植,后期翻盆,截断一部分茎和土好。
至于莹宝石这类棒根,尽可能选择长点的容器做内盆。
土表面覆盖一层细沙,不需要太厚,估计0.5厘米。容器内土不能太满,以后会膨胀,土需要用手压实,尽量不存留空气。9成满。也不可以太少,很多人仅仅放三分之二土。
覆盖沙子后,最好还能有距离盆边缘两指的深度。早期放鱼省的鱼把沙子弄得到处都是。土也会慢慢上涨。
放沙子有利于水质管理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6167400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hihunglogistics.com/post/1567.html